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活动 |
|
祭月、赏月、拜月 《礼记》早有记载“秋暮夕月”,意为拜祭月神,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,设香案。 周代来说,每个中秋的夜晚都是举行迎寒与祭月。设置大香盒,配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包括月饼和西瓜是绝对必要的,西瓜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亮下,月亮的雕像被放置在月亮的方向,而红色的蜡烛高燃。 全家人依次向月亮致敬,然后家庭主妇切下月饼。人们提前削减多少人,良好的家庭在家里,在地里,都想一起工作,它不会减少更不能削减,应当是相同的大小。在少数民族中,祭祀月亮的习俗也很普遍。 传说古齐有个丑女孩。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她虔诚地崇拜月亮。长大后,她带着高尚的品德进入了皇宫,但不受欢迎。8月15日的一天,天子在月光下看到了她,以为她很漂亮,然后立她王后,中秋节拜月亮由此而来。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也享有“拜月”的习俗。 ![]()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,许多诗人在他们的名著中都有颂月诗。到了宋朝,中秋节月亮更加繁盛,在这一天,“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。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活动更多的规模,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很多的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等古迹。 文人大夫特别喜欢赏月,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,饮酒赋诗,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。如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;宋代文豪苏轼,中秋欢饮达旦,大醉而作《水调歌头》,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。 时至今日,坐在一起欣赏天上明月的美景,仍然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。 |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>>